貿易互動新規則:關稅不確定性考驗跨部門團隊

美國近期關稅政策的發展正在顛覆全球貿易數十年來的運作方式。 雖然關稅的機制依然熟悉,但其使用方式已經根本性改變。關稅不再只是保護國內產業免受外國競爭或籌集政府收入的工具,而是被用來大幅度地重塑全球貿易。這種對長期規範的顛覆帶來了新的挑戰,企業必須面對跨越供應鏈、地理區域與產業的不可預測變化。影響範圍廣泛且複雜,有一點非常清楚:有效的應對已不再只是貿易或物流部門的責任。

今日的關稅挑戰需要一種協調的跨領域方法—— 必須結合稅務、法律、風險管理、供應鏈與財務領導者,共同應對干擾並建立長期韌性。

然而,不同部門應如何有效合作來應對關稅的不確定性?每個團隊又應該扮演什麼角色?本文探討了關稅如何影響不同的組織功能,以及高階管理層如何將這些挑戰轉化為戰略重整、增強韌性與實現永續成長的契機,即便在持續動盪的地緣政治局勢中亦然。

德勤全球貿易顧問業務董事總經理 Helen Cousineau 表示:

「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個真正的矛盾。一方面,沒有什麼新鮮事——關稅就是關稅,我們知道它如何運作。但另一方面,許多企業多年來所倚賴的規範與預期,已經因近期的發展被打破。」

許多企業已經感受到貿易政策轉變與不確定性的影響。例如,根據美國供應管理協會(Institute of Supply Management)的數據,自 2025 年 2 月起,製造業的新訂單已連續四個月下降,許多受訪者將「關稅不確定性」列為主要原因之一。

對於跨多地區營運的企業來說,缺乏關稅明確性使得投資與供應鏈決策難以落實。而報復性措施的可能性,則可能破壞長期建立的供應鏈,並延長商業不確定性。

要有效應對,企業需要理解的不僅是「關稅的存在」,還要知道它屬於哪種類型、如何被執行,以及對自身情況的具體影響。


高階管理層的新挑戰

C-level 領導者正面臨一個複雜且不可預測的全球貿易環境。積極的策略至關重要,包括多元化、風險評估、供應鏈優化,以及強化與利害關係人的合作關係,這些都是應對關稅不確定性並建立企業韌性的關鍵。

關稅將影響各種企業,不論其規模或產業。有些企業對此或許駕輕就熟,但其他企業卻面臨陡峭的學習曲線。例如,製藥業 長期以來幾乎未受到關稅的影響,如今也必須面對新的挑戰。

即使是過去習慣於處理關稅的產業,近期的發展也改變了許多標準操作流程。比如,以往標準的退稅(duty drawback)規則在許多情況下已不再適用。

德勤英國國際貿易部門總監 James Caldecourt 指出:「事情更為複雜的是,並非所有的關稅都是一樣的。」

「關稅」涵蓋範圍廣泛,每種措施都有其獨立的規則、合規要求與商業影響。此外,不同關稅的法律基礎差異很大,這將影響其持續時間與監管強度。

這就是為什麼「一刀切」的方法往往無效。企業需要的不只是基本認知,而是要深刻理解關稅類型、執行方式與對自身業務的實際意涵。


將挑戰轉化為機會

在這個不斷演變的關稅環境中,僅僅理解規則是不夠的。面對不同的法規、法律要求與執行機制,企業所面臨的是一個複雜的考量網絡,涉及稅務、貿易、法律、供應鏈管理與財務策略。

唯有全面納入這些考量,高階管理層才能不僅應對全球監管環境的複雜性,還能將監管挑戰轉化為 戰略機會,實現 成長、差異化長期成功